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不堪的悲夢《12蓮花》、《世界屬於我們》。


歌舞片要好看,音樂是靈魂核心所在。動人耐聽的配樂,讓人在看完影片之後,還能不自覺地隨意哼上兩句,感念至深。另外,音樂竄出的時點也考驗著導演駕馭歌舞片格局的能力,合情入理,方能「轉弦撥軸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才有韻味,;反之,則荒腔走板,令人如坐針氈,只望不要再開口唱歌了,好好演戲就好。因此,成功的歌舞片該是用音樂牽動人心,挑燃情緒,堆疊劇情張力,造成觀影期待。而《12蓮花》、《世界屬於我們》,很可惜的,連基本功都沒打好,看完,不免大失所望。


新加坡電影風格一直都很對我的TONE調,國台語夾纏文法特異的新國英文,那突梯的腔口說詞,每每令我啞然失笑,配上演員們舞台劇形式的誇張臉容,風趣對白,形成了獨霸一方的表演風格,深具地方特色。《12蓮花》是衝著《881》的好口碑和孫燕姿友情客串觀音嬤的賣點才捧場的,但看完卻悵然若失不知所措。首先,它不那麼歡快繽紛,雖然服裝設計為了因應歌台走唱的劇本需求,還是很俗艷很浮誇,閃亮亮,但影片基調悲情過頭,完全削弱了歌舞電影的魅力。與其說《12蓮花》是陳子謙延續《881》的悲喜戲路,不如說是《艷光四射歌舞團》的天涯歌女漂洋過海到新加坡的命脈相承。《12蓮花》的故事鋪陳其實合格,音樂也總可以達到朗朗上口的預期效果,敗就敗在女主角蓮花夢碎苦情的坎坷人生,搧情有餘,但戲肉模糊,無法撼動觀者,只覺拖戲,如坐針氈。


《世界屬於我們》雖然表面上包裝成青春校園喜劇,YOUNG到不行,但骨子裏卻有著文藝知青的倨傲與狂放風情,藉著莎翁名劇“仲夏夜春夢”的舞台劇演出,引出少男懷春的費解迷惘。但是導演想把格局搞大的良善美意,卻不敵音樂性的薄弱,整部片頭重腳輕,讓人哈欠連連。音樂串場的時機總是很讓人嚇一跳,太過生硬,影片節奏一直處於卡卡的狀態,看了很乃幽。加上歌舞場面略顯空洞,整體畫面營造不夠震懾人心,情緒始終無法被挑起,淡薄如水,無有高潮。寄寓不具說服力,肉慾不夠橫陳,男角演技稚嫩就算了還不太帥氣,而音樂編排沉悶乏味,笑料又都是發搜老梗,缺少新意。總之,是齣,靈肉分離的“仲夏夜惡夢”。


經典歌舞電影太多了,早期的CULT始祖《洛基恐怖秀》;我心目中的第一名電影《搖滾芭比》;到去年掀起復古歌潮波瀾的《夢幻女郎》、《髮膠明星夢》等等,縱然風格走向不逕相同,但音樂/影片搭配的天衣無縫,協調合一,令觀者留下深刻影像,甚而搶購電影原聲帶。當熟悉的電影配樂一響起,我們就會隨著悠揚的樂音重拾觀影時的悸動,影像躍然心頭。經典之所以經典,必有其不凡的時代意義,及標新立異的操控手法,方能脫穎而出,留名青史。如何取樣並自成一格,實在是當今新銳導演們有待加強的電影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