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該是從《Donnie Darko》開始愛上時光旅行這主題的。時光旅行,自由來去,牽一髮而動全身,有著超現實的唯美詩意,令人嚮往不再存在於現在的時空,那將是一個怎樣的形貌。或許是不易闡述的哲思辨證,但卻讓時光旅行有了風韻迷人的幽微況味。

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時間線》無論是人物塑造、故事架構、立論基礎都清晰嚴謹,但一拍成電影,編導駕馭能力明顯不足,搞的整部電影結構鬆散、人物性格扁平、敘事混亂,白白糟蹋了小說的經典地位。而《Donnie Darko》更玄了,乍看的人(包括我在內)一定自亂陣腳,摸不清時間點的前後對應,最後一頭霧水,所以網路上才有許多人譏此片無敵難看,完全不知道在演沙小。這些都是大腦不經思考只知道囫圇吞棗的人的片面之詞,也是當今觀影世道之通病,瞎子摸象。其實,吃大餐時,不一定非得撐到喉嚨,只要7分飽就很爽快了。細細品嚐劇情所留下的環環相扣線索,穿梭過去未來,抽絲剝繭,也是饒富趣味的。

珠玉在前,《時間殺人》該如何衝破舊式框架,免得流於複製類型電影的窠臼,將是西班牙導演Nacho Vigalondo很艱困的課題。不過,Nacho Vigalondo做到了。首先,他在人物性格的刻鑿上,線條柔和而不剛硬死寂,也正因此讓影片多了不少詼諧逗趣的橋段,令人莞爾。例如男主角性好漁色又自私自利的自大形象,讓他在窺伺林間少艾時,起了色慾,進一步查探後卻摔了一跤,就此陷入萬劫不復的粉紅繃帶深淵;對照結尾的屋頂轉折戲碼,人類貪歡只為己利的嚴厲批判,導演處理的行雲流水,不落俗套,讓人在嚴肅的命題論述下有了輕鬆觀看的視角高度,發人省思。再者,時光旅行的套式邏輯,也不再那麼艱澀難解,《時間殺人》的前後時間點,只消稍稍動動腦,都可以看的透的。這部片擺明了,就是一部意圖討好觀眾的商業片。但絕不若那些金玉其外的科幻驚悚類型電影,老生常談。《時間殺人》還是有很多迷人的枝微末節可供馳掣想像,無怪乎是今年費城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了。

可以這麼說,《時間線》電影版是旁門左道,大可不必看;而《Donnie Darko》則是有意鑽研時光旅行或對哲學思辨白馬非馬有興趣的人可以觸碰的高階電影(對於看慣爆米花番茄醬電影的窩窩頭們,就省下一筆錢了);至於那些想看《Donnie Darko》卻怕暴露自己腦子愈發遲鈍的老化現象的人,《時間殺人》倒是挺不錯的入門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