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描述一名國稅局的查帳員Harold,日復一日地過著量化的生活:精算刷牙的次數、暗數過馬路的步伐、打領帶的套招也有其公式邏輯....總之,就是一名對數字極度敏感的,卻對人生風景無感的「生活作業員」。一日,其賴以依存的報時手表,停止轉動了。慌亂手腳的Harold,突然從天聽到了神喻般的旁白聲音,並且準確地道出他的一言一行,連不為外人所知的意識流樣貌,這旁白也可以如詩地深刻描繪出。宛如被操控的人生。最要不得的是,這畫外之音還預讖了Harold將死的天譴說。心焦如焚的Harold急欲抓拿出這聲音的來源及目的才有機會化險為夷....究竟,人的命運是被設定好的一組基因密碼,勞不可破,就只能任其擺布;抑或,我們的命運,其實,該由自己掌控?

電影的前半段節奏明快,搭配上飾演Harold的Will Ferrell那張不苟言笑到不自然緊繃的臉容,高度反差的戲劇效果,確實有達到讓人會心一笑的輕鬆步調,一度還以為是部不折不扣標準Will Ferrell式惡搞喜劇;但到了後半段,情節直轉直下,從Harold聽見旁白開始,就多了點悲劇色彩,雖然其中還是不乏引人發噱的淺淡笑料,但似乎觀者也被Emma Thompson飾演的小說家的詩情話白感染了陰鬱氛圍,尤其在其每一部小說中都成定律般的主角總是難逃一死,更加深了對Harold的同情與惋惜。

不過,也因為這預讖,讓Harold有機會可以自我省思究竟終日無有變化機械性的如此算計過生活,對於生命意義有何突破。該不會到了行將就木之時才驚覺,壯志未酬身先死,卻無可奈何時光歲月早已在每日無意識的重覆操忙中流逝了,而我已老矣,何等的悲哀!!這也是導演想藉由《口白人生》提出的內部觀點:人,很賤,總是欠缺一記當頭棒喝才願解套,畢竟要想甩脫多年養成的習性可也不是件易事。但如果不趁時找個機會策反,就怕老了枯坐籐椅上,只會神志不清,遙想著當年的青春夢,「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緊箍與鬆綁,一念之間,就等你抉擇了。

美學大師蔣勳曾說過,要品味生活,萬萬不可「忙」,因為只要一忙,「心」就「亡」。願與還在生活亂流中衝撞找出口的你我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