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米8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豆腐吃不完。
總之,這間來自韓國的「涓豆腐」就是在這樣的劇情架構下應運而生的選擇。
「涓豆腐」的食用方式有點ㄍㄟ鬼ㄍㄟ怪,明明很簡單狠直覺的就吃就好了,它卻要搞得煞有其事的樣子....首先來的是小菜四碟。
重點來了,「涓豆腐」就如同大部分的韓式料理店家一樣,提供各式小菜吃到胃撐肚大的服務,雖說豆芽海帶白菜這類的俗咪呀也不能吃到多回本,但至少對於我這類甲巧也要甲飽的顧客來說,還是滿划算的。
而且味道不俗,尤其是泡菜,透著一點柚子的芬芳,很清爽的味蕾享受。
再來上桌的是裝在白瓷壺裡的米茶,味道清香,茶湯清澈,算是有用心營造氣氛的一道周邊飲品。
再來又是重點了,也是整頓飯下來最裝模作樣的一道,悶煮在石鍋裡的白米飯(這飯太好吃啦,飽滿札實的米粒非常之甘甜,是台梗56789號某一號出產的,桌墊紙上有註明,但我忘了)
沾到鍋邊的飯焦硬成鍋巴,雖說我沒很愛鍋巴(因為會黏牙而且我不愛那種想摳下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心慌感),但小姐還是很有耐心地示範該怎麼吃這一鍋:也就是先把飯挖出來盛涼後用海苔片包著上述的小菜捲起送入口中,而鍋中剩餘不好鏟起的那些鍋巴物,就拿米茶給它沖泡下企,再蓋上木蓋悶煮,待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味道淡雅的湯泡飯了。
爾後又端上一碗紅艷艷的湯鍋,裡面的豆腐好多好多好多,多到很嚇人,雖說它的豆腐真的是好吃,但吃到最後當你整個口腔裡都是豆腐時,相信你也會光火的。
它的飯後甜點我就不多置喙了,就是把湯鍋裡的豆腐撈出淋上焦糖醬冰鎮後端上桌罷了!!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心花怒放。
其實到天元宮賞櫻這活動好像已經流行了好幾年,我很落伍地在二月底才知曉有這麼一個地方。上網搜了一下相關資訊,發現抓緊花期的timing很重要,不然非常有可能到了那邊才懊惱櫻花開的零零落落,當場就無法感受花團錦簇那種冒似人在京都的虛榮魅力了。
網路上有個好心人提供了這樣一個即時的花況資訊http://www.wretch.cc/blog/weberec/13196461(這人到底哪來的美國時間給我去分析花綻比率啊!!),我3/7看數據顯示至少開了6成,見花心喜的我立馬決定後天休假不管我一定要去!!!!
後天也就是3/9,我和秋明目相約11點鐘淡水捷運站,還可以悠閒地吃個午餐後再搭客運前往天元宮,所以就走進了捷運站正對面的魔嘶漢堡(到底…人都來到淡水卻沒有給它隨俗吃個魚丸鐵蛋阿給感覺很不尊重淡水噎!!),坐在露天座位區一派輕鬆地享用著格調及美味都強過麥當當2000倍的魔嘶漢堡,當下真的有種幸福洋溢的滿足感~~~我只能說魔嘶的行銷狠唬人(本人正是唬人大學畢業的),常常會讓人有這種洗壓挖死ㄋㄟ的錯覺產生!!
好的,接下來的行程就請看照片吧:
搭乘公車的路上,秋明目一直把玩我的...愛瘋啦!!所以沿途用LOMO app拍了不少風格照(自己說風格照咧)
這張街景照秋明目是覺得拍的有模有樣,但我怎麼看就是有種活屍禁區的末日感,就是那種世界已無人煙一片寂然,只可以聽到狠微弱的一大群活屍痾痾痾喉頭音, 手還一直往各個方向亂衝亂抓,的那種淒慘情境。
我們是禮拜三中午去天元宮的,雖然還不至於人滿為患,但婆婆媽媽和學生族群和大砲玩家很多,也算是不得清靜。

我無法想像假日那人潮會多可怕....今天才禮拜二大家是都不用上班是不是是不是啦!!!(怒)
在往天壇也就是天元宮的小徑上,食肆林立,而其中一攤的招財寵物不是黃金獵犬或拉不拉多,而是一隻莫名的未知生物體...(配上LOMO這嗆紅濾鏡活像是古老年代活體獻祭的某個儀式)
更莫名的是,這路人阿姨還趨上前一把抱起這外星生物說,「ㄍ一ㄥˋ啦!!蛋咧造起!!!」

終於,重點來了!!!夾道兩旁開滿了粉嫩的櫻花,所有的路人無不卯起來猛拍,甚至還看到一位年約70的阿伯,為了捕捉最美好的視角,整個人拿著大砲躺在地上上半身微頃定格,猛拍,也太拼了。
結論是,櫻花很美狠賞心悅目很引人抓起相機就拍,但這就如同我吃焗烤一樣,第一口驚為天人,再吃一口覺得此物最相思,第三口就開始想喝水解膩,而再之後的每一個咀嚼,都慢慢地讓我生厭,因為,同樣的東西一直不斷地往我嘴巴輸送,真的很讓人怒噎!!!櫻花也是,看到後來,我心裡的渴望全都解了,啊看來看去不就是這樣~~~~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黑天鵝》蛻變的代價太殘酷了。
《黑天鵝》是齣探究「形而上者謂之道,行而下者謂之器」的自我省視隨心所欲機能運轉戲。也就是像我這種天性追求完美謹慎到有點ㄍ一ㄥ的死個性(IPHONE上的主選單上可以清楚瞭然我的整理癖是多麼地不容許有一丁點的失序發生),看完《黑天鵝》之後,必會心生戀黑天鵝情結,那是種另類的伯牙相惜子期之知音難覓之感,畢竟這蠢動的黑天鵝在戲裡看來是那麼的性感迷人卻又帶點危險,是我不曾有過的人格特質…
雖然我也很想蛻變成一出眾的黑天鵝,但結局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超然決心,我是做不來的…缺乏了那個執著的勇氣,我想,還是繼續當個脫俗的白天鵝就好了!!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狙擊陌生人》搶救心頭肉之心計攻防戰。
Liam Nesson近幾年在幾部賣作動作片的型塑下,逐漸培養了他那獨特的中老年熟男魅力,沉穩、精謀、奮力一搏。嚴格說來,他不是拳腳功夫了得的硬派武打明星,走的更不是狼狽負傷都還帥勁四射的俊男路線,但他略帶無害的雙眼中,總透露出些許關於愛的生命重量,引人同情。觀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身陷緊湊情節,跟著他在層層的謎團中抽絲剝繭,各個擊破惡人的威脅,讓世界運轉的齒輪終可回歸良善。而這樣的投射過程一但轉化成電影語言的真實能量時,你就會發出了「好看」的由衷讚嘆。角色生活化讓《狙擊陌生人》不單單只是一部好看的動作片,更是一場實際融入其中的搶救心頭肉之心計攻防戰。
Liam Nesson飾演的馬汀教授帶著妻子遠赴柏林參與生技高峰會,卻因一場意外的車禍讓馬汀教授連車帶人地摔進河裡。大難不死的馬汀教授在四天後醒來發現,他的記憶樞紐似乎被摔成了碎片,只能單憑直覺拼湊這些殘瓦。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身旁的友人,甚至是妻子,全都視他為陌生人,仿若他曾有過的身分如今再也不存在了。正當暈眩迷離之時,一名也自稱馬汀教授的男子,悄然無聲地霸佔了“馬汀教授”這空缺,更讓馬汀教授對這一切事件的發生深感困惑及無力。
以上的劇情走向似乎在其它的動作電影裡頭可見端倪,畢竟回溯記憶空間這樣的梗有太多的手法及商業考量可讓導演和編劇恣意揮灑,途中再添入一點拳腳格鬥、飛車競逐、無端涉入的無辜美女的近身相陪,調味融合後,一盤商業的宴席菜就可以上桌了,而滋味呢?通常不會太差。
看《狙擊陌生人》之前,建議可免去上網爬文看劇情介紹的動作,因為你很有可能會誤踩結尾破梗的地雷,而這樣一部懸疑導向的電影,是很容易單靠一句話就說破的,一但說破,觀影樂趣也一定會失去不少,這點請留意。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失手《127 Hours》。
這部Danny Boyle年底才要上映的驚悚劇情片,我看了預告之後,有種單打獨鬥的《奪魂鋸》之感,也就是,同樣終要鋸手臂,只不過《127 Hours》少了競爭對手往來迂迴的鬥智取巧,全憑主角一人的求生意志獨撐大樑。
除了劇情吸引人外,《127 Hours》快節奏的拼貼風格仍是很有Danny Boyle一貫的影像魅力。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血色妝點肉慾人性《3D食人魚》。

一群年輕男女在海洋音樂祭上,縱情揮灑青春,枉顧執法人員的柔性勸說,恣意地噴洩肉體的狂野激情,卻誘來史前食人魚群聚、獵掠,終釀成煉獄悲劇。
說實在的,這部電影走的路數就是傳統恐怖動物的類型框架,而劇情架構幾乎就是沒有架構到不堪一擊的薄弱,甚至連動畫呈現也毫不生動真實,但我卻對這樣一部拍片成本僅僅2000萬美元(以好萊塢的影視生態來說,這可真是小成本了)的尖叫電影發出由衷的讚嘆。
首先,《3D食人魚》裡很多潛在的笑果都有著極度矇昧的爆點,也就是說,那種笑不是你一眼就可以看穿的笑,而是在畫面閃跳了幾秒之後你才能意會的那種笑。片中有一段,兩名一看就知道最後難逃一死的豐乳俏臀辣妹,在水中泅泳,盡情展現女體姿態之曼妙,搭配著歌劇式的吟唱配樂,水中光影浮動,女體繾捲纏繞,交織出 聲色十足的慾望海洋,對照著片後的血腥屠殺,不禁對導演的犀利反諷深感興味,「原來俗世所貪戀的肉慾人間,那些橫陳的美體,到頭來也不過是一灘血肉啊!!!」
另外,片中有幾幕殺戮場景中的配角,搶戲搶到讓人不得不注意他,那種誇張的戲劇張力放到這樣的B級片(B-movie)中,假不假我們也無需太過苛責,反正效果有達到,就會豐富了整體電影的魅力;也因為這絕不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鉅作電影,所以觀影時別抱太大的心理期待,以免無法瞬間達到預期滿足,造成失望,反正就持著「這種噴灑番茄肉'醬的電影能有多好看」,以這樣的心態去看電影,相信你一定會獲得超乎預料的“大滿足”的。
再來,就是本片對於人性的殘酷描摹。試著想想,當有一天你正在墾丁春吶的肉圃團中,飽嚐著“風光”明媚的潮男浪女穿梭其間,藍天白雲、醇酒佳餚、震耳欲聾的電音節拍包覆著你的感官世界,突然間風雲變色,一群無有道德意識的史前怪魚,嘶牙裂嘴地張口殺戒,血肉噴飛,而人性最卑微的良善結界,也在瞬刻被解了封印,大難臨頭各分飛無疑是自身難保的眾生們所信仰的最終天諭,也難怪辣妹的頭髮都被捲進水上摩托車的渦輪機裡,還是可以油門一催,辣妹頭皮一扯皮肉分離,也不在乎了。這樣殘酷的人性寫照,在片中百人屍海的掙扎求生中屢屢可見!!
如果你是以CULT電影的角度來審視這部噴漿《3D食人魚》,或許不難看之餘還會有不少的意外驚奇....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生/死抉擇《血世紀》。

有些電影,即便劇情很讓人臉歪,但你就是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它,或許是導演風格,也或許是整體美術營造出的光氛氣度讓人留戀,也有可能音樂旋律太深印入腦海,更甚而之,可能只是你不得不喜歡的那位演員剛好有演而已。
我喜歡《血世紀》的是,它的概念...極度反叛,徹底顛覆我們對吸血鬼類型電影的舊觀,有了新思維,觀看的視野也就跟著不同 。
在一人類慘遭吸血鬼反噬的架空世界裡,吸血鬼群承接著社會齒輪的運轉,不同的是,食物的來源是僅存的人類(瀕臨絕種)身上的鮮血,這樣一個翻轉邏輯的血世紀,人類反倒成了吸血鬼霸權禁制下的犧牲品,吸血鬼一如往常等地鐵、喝咖啡、交際應酬,而人類為了躲避獵捕,只好隱身郊區,以免隨時都有成為吸血鬼杯中物的可能性。
看完之後,我反思著,「究竟我想變幻為一悖逆自然法則而永世不死的吸血鬼,還是能透過心跳感受溫度的血肉之軀,即便世界的愛恨嗔癡是那麼地令人難以承受,即便威脅無處不在,即便痛苦不斷....」
我,我答不出來噎。
擁抱救贖才能扣緊生命扣環《東京奏鳴曲》。

而《東京奏鳴曲》的大致輪廓也就是如此。在知名企業任職課長多年的46歲中年男子,無預警地慘遭裁員,但日本民族血液裡竄流的那股大男人尊嚴基因卻讓他實在無法坦然地以一個失業者的身分回去面對妻小,所以寧可攀爬房圍鐵杆到住家二樓只為了不讓老婆起疑怎麼會這麼早到家;穿著裝束齊整的西裝呆坐在公園一隅待領免費的慈善午餐;到家後再一副若無其事的正經神色,吃飯,看電視,睡覺…
看似是一曲譜寫失業者境況的無奈哀歌,但本片的精神卻不單單只勾描失業者在逆境下如何自處的孤獨,這部片好看的地方在於,導演把日本政經亂象的離經叛道一口氣都濃縮在一個平凡的中產階級家庭中,用銳利的社會觀察,宏觀地拍出一部批判力道十足,卻感人心肺的「小確幸」電影。
多線交疊出的每一段故事,雖無很明確地匯聚成一恍然大悟的劇情走向,但彼此的核心價值卻是環環相扣的。小男孩佐佐木健二被老師栽贓,不服氣地反嗆老師「你也沒多了不起啊!!我曾經在電車上,看到你猥瑣地翻閱著黃色漫畫,一副不欲人知的假道學模樣!!!」。令老師在全班同學的面前為之羞赧。雖燃男孩事後向老師道歉,卻只換得一句無情的「我和你的關係,從今以後,我裝做看不見你,你也看不見我吧」。
曾經的師生關係,如今宛若鬆脫的扣環一般,喀拉,不堪一擊,各分東西了。
而主角的工作際遇也是這樣的哀鳴,一夕之間,錦繡前程就此瓦解,令人措手不及。
曾經的主雇關係,如今宛若鬆脫的扣環一般,喀拉,不堪一擊,各分東西了。
那位巧笑倩兮的美麗女鋼琴老師也有著同樣的無奈悲歌,那一句,「曾經是陌生人的我們兩個,離婚分開之後,不也是同樣的陌生的兩個人嗎??」
曾經的夫妻關係,如今宛若鬆脫的扣環一般,喀拉,不堪一擊,各分東西了。
因為不滿日本政府顢頇的政治手段的憤怒青年,為了當傭兵,不顧一切(甚至不惜脫離家庭關係),飛往遙遠的異國度,衝鋒陷陣,徒然忘了父母不捨兒子身陷危機的萬般焦慮。片中送行那一幕,當我看到小泉今日子目送的神情中流露的母性慈愛與體恤,讓我突然對於親情間的那種血濃於水的不可逆之自然法則了然於心,也感動不已。
曾經的母子關係,如今宛若鬆脫的扣環一般,喀拉,不堪一擊,各分東西了。
最讓我驚艷的莫過於飾演媽媽的小泉今日子(真該和藥師丸博子並列最適合出演溫婉日本女性形象的不二人選),把一位媽媽堅毅的韌性及臨危不亂的勇氣詮釋的絲絲入扣,讓人有種這個媽媽要是我媽媽就好的不孝揣想。雖然在片頭是個滿溢幸福之情的家庭主婦,卻在片末遭逢一連串光怪陸離的重擊後,望著黑魅無垠的遠空,瀕臨崩潰地自答著:我多希望這是一場夢啊,當我醒來後,我會發現其實我是一個完全不同於我自以為的那個我了….
曾經的信任關係,如今宛若鬆脫的扣環一般,喀拉,不堪一擊,各分東西了。
當一切都分崩離析後,該如何收拾這死寂的殘局呢??導演很巧妙地透過音符來收束片中雜亂冷酷的人生奏鳴曲,讓一個小男孩指縫間的跳動樂音,輕撫著觀者無奈無解的心境投射,卻也因如此,才讓片尾那曲長達四分半的鋼琴演奏有了動人心弦的震撼威力。

